官帽椅的起源
官帽椅起源于魏晋,在敦煌285窟西魏时期的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,当时都是神的坐具。到了五代时期,南唐画家王其翰《勘书图》中所描绘的人物坐椅已和明式官帽椅造型基本一致了。而南官帽椅是汉族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,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。
02
南官帽椅
官帽椅的类型
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种椅具,分为南官帽椅和北官帽椅(四出头官帽椅)之分。
四出头官帽椅也叫北官帽椅,它的搭脑的两头、扶手的两头,这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,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,人端坐在椅子上,以脑后仰于搭脑之上,恰如头戴官帽,形象而生动。
南官帽椅是四出头官帽椅的一种改良,其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,一般被认为出现在明末。苏(州)、松(江)地区的文人十分喜爱使用这种不出头的椅子,喜欢将其成对地放置于书房临窗的一面,因此被世人称为“南官帽椅”或“文椅”。
03
北官帽椅
官帽椅的类型
两种官帽椅的区别在于扶手和搭脑是否出头。
南官帽椅椅子背立柱和搭脑的交合部分做出软圆角,立柱作榫头,搭脑两端向下部分作榫头,压在立柱上,椅面内侧扶手也采用这种做法。
南官帽椅的正中靠背,用厚材开出S型板,这是根据人体脊椎曲线设计而成的,靠上去感觉非常舒服。
四出头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:其背板多为S型,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,造型朴素大方,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,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,以下粗上细直立,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,符合人体功能学,是明式座椅中的精品。
04
明式官帽椅
官帽椅的区别
官帽椅从外形上看都颇为清爽,文人气息更足,造型经典考究,大致划分为明、清两个款式。
明式官帽椅内涵丰富,以用料的精细著称,线条的简洁优雅,更具有创新性。造型不仅映衬中国的古典环境,也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融合,是使用者品位修养、精神境界的标志。
05
清式官帽椅
官帽椅的区别
清式大都体现传统雕工工艺,以山水、人物、故事情节为图案,注重画面的层次感。
06
最佳比例
官帽椅的各部件
首先在搭脑和扶手之间的比例:搭脑的出头一定要比扶手的出头略短约一厘米。
搭脑与靠背板之间的比例:搭脑出头部分的长度,应是后背板上半部分宽度的1/2左右,如果达到或超过3/4,就无法展现江南文人赋予椅子独有的含蓄、婉约气质。
官帽椅的一般座高为50cm左右,不易使腰部感到疲劳,而且,前腿下截之间设踏脚板,缓解了活动度的不足。而南官帽椅通常区分为高背或矮背式两类,后者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一百公分。
官帽椅的一般座宽为48cm以上,也比较符合扶手椅的座宽≥46cm的标准